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解释大全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ysl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请写出有关于"孔子与孟子"的成语

2.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成语

3.关于孟子和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4.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请写出有关于"孔子与孟子"的成语

       温故知新

       既往不咎: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

       (B)文质彬彬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备,可谓君子。后多形容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C)述而不作: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后泛指只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不创新。

       (D)色厉内荏:

       《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荏,怯弱。外表严厉内心怯弱。

       (E)杀身成仁: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F)当仁不让: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当仁,面临仁义之事。对于应做之事应勇于承当而不推让。

       (G)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厌,通“餍”,满足。脍,切细的鱼、肉。粮食舂得越细越好,鱼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极其讲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观色

       以文会友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欲速则不达

       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不忍则乱大谋

       当仁不让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学而优则仕

       天下归心

       (1)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2)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正大刚直的精神。

       (3)岌岌可危(《孟子·万章上》):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4)拒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形容态度傲慢,不愿跟人接近。

       (5)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6)挟泰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难以做到的事。

       (7)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8)摩顶放踵(《孟子·尽心上》):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舍生忘死。多用来称颂舍己为人的行为。

       (9)箪食壶浆(《孟子·梁惠王下》):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使人奋斗而得生存;安逸快</PGN0101B.TXT/PGN>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易致死亡。

       (11)舍生取义((孟子)):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正义

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1、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2、言不及义 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1、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曾经沧海 céng jīng cāng hǎi

       〖解释〗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箪食壶浆 dān sì hú jiāng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地利人和 dì lì rén hé

       〖解释〗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 独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

       〖释义〗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寡不敌众 uǎ bù dí zhòng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10、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2、缘木求鱼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关于孟子和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da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

       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写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故事

       孟母三迁 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一暴十寒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幼年时家境贫困,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非常好学,常拜他人为师,哪怕是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他曾经“问礼于老蚺”、“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故事“学官制于郯子”……一次,鲁国附庸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朝见鲁昭公.郯子虽是小国之君,可自称是少皞氏的后代.在鲁昭公举行的宴会上,叔孙昭子问少皞氏干吗以鸟名为官名,郯子便大谈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来,还乘机夸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孔子听过了,觉得郯子虽然举止有些可笑,但对古代官制倒确实有点研究,便“见于郯子而学之”.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或故事”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